德军第一批参加库尔斯克会战豹式坦克只有90多辆,其中A1实验型豹式坦克占了绝大多数,并且之前希特勒为了赶时间并没有将刚刚出厂的豹式坦克并没有经历时间上的越野训练和技术判定就直接送到了战场之上,库尔斯克战场将是豹式坦克第一个训练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检验的训练场,但刚刚到达前线的豹式坦克还没有参战就出现大多数的故障,德军在勉强排除了故障以后,最终还是把全部勉强开得动的豹式坦克投入到了战场之上,结果导致德军前三天的进攻豹式坦克弃毁率居高不下,最终只有30辆豹式坦克接触到了苏军坦克部队进入实战。
而就是这30辆勉强参战的豹式坦克,却创造了一个战场奇迹,在连续三天的战斗中,豹式坦克以战斗损失两辆为代价击毁了苏联300多辆T34坦克,这样的战绩无疑是让当时德军前线指挥官瞠目结舌的,但是最终德军的质量和高效战斗,并没有挽回在战场上的全面胜利,最终还是被苏联T34坦克惊人的数量所压制,库尔斯战役耗时一个月最终以德军溃败而终结,德军最终损失了他们在东线仅存的精锐部队。
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为了挽回颓势,开始全面生产豹式坦克,并在1944年全部编入德军东线的装甲师中,使得德军在短时间装甲力量得到了全面的加强。1944年德军主要生产的豹式坦克为A型和D型为主,其正面装甲80毫米其炮塔装甲正面为100毫米左右,装备一门当时德军最为强大的75毫米70倍径坦克炮,理论上当时豹式坦克主炮能击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但除苏联ИС-2重型坦克打起来比较吃力外。
1944年随着盟军潘兴坦克的加入,和苏联ИС-2重型坦克较大规模的参加实战,德国豹式坦克也面临着严重射距不够和敌军主炮更加强大的问题,虎式坦克虽然当时装备了88毫米54倍径坦克炮,能勉强继续跟盟军苏军的重型坦克抗衡但虎式坦克毕竟机动差目标巨大,已经落后所以二战后期虎式坦克已经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战绩了。虽然当时德国装备最为强大的虎王坦克除外,但豹式坦克的主炮面还是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毕竟豹式坦克底盘更稳机动性更强战场生存能力比较高。
于是德国豹式F型坦克计划就顺着当时德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正式出炉了,德军准备在豹式F型坦克上加装一门88毫米71倍径坦克炮,但该计划最终因为柏林的沦陷最终破产,但是有谣言说当时德军已经造出了两辆豹式F型原型车,并参与柏林保卫战而最终被苏军坦克集群击毁。但是两辆豹式F型坦克根据小编手里的资料可能是由豹F型坦克底盘混G型坦克的炮塔制作而成主炮可能还是75毫米70倍径坦克炮,因为G型豹式坦克炮塔不可能装上88毫米71倍径坦克炮,1945年4月末苏联红军攻入克虏伯工厂时,发现了四辆F型豹式坦克底盘,但他们炮塔还没有制造完成只有雏形。关于德国F型豹式坦克在柏林的传说已经成为后来我们讨论柏林保卫战时的谈资,为德国豹F型坦克增添了最后一道神秘的闪光。
本图来自网络资料作为借鉴